在 SmartX 的第一个三年

五年前当我面试上一家公司时,CTO 告诉我“你过去做的事情都比较简单,在这里你可以做更严肃的开发”。这句话在当时让我豁然开朗,并且受益至今,也着迷于研发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挑战。

三年前准备加入 SmartX 时,我还不太确定这家同样优秀的公司会带来多少不同的挑战。而在三年之后,我已经非常确定 SmartX 有一些对我来说重要且难得的特质。

鼓励创新

创新需要知识,创新的过程也会产生成本。

在 SmartX 内部学习新知识的氛围和方式都非常好。许多同事是非常专业、资深的从业者,日常的交流就是一个将他们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一线的同事也时常会在企业微信群里分享国内外最新的业界资讯,让大家保持对产品的敏感度;研发的 slack channel 里更是持续有大量不同领域的前沿技术被分享出来。仅仅是阅读这些内容就可以积累大量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而及时和分享者以及其他同事展开讨论,则让创新的火花迸发的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创新所需要的时间、人力成本都不可小觑,也有许多公司在业务压力和发散创新之间

不得不放弃创新,而在 SmartX 这一问题的解法看起来更加的勇敢和直接。

在数次和老板们的沟通中我们都探讨过技术创新应该投入多少的精力,而最终得到的结论都是“SmartX 只是想作为一个好的超融合公司,更希望成为一个好的科技公司,所以需要在创新上持续投入”。事实上回过头看,我的老板们在鼓励创新的过程中,是以为我承担了一部分压力的方式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创新环境,而这也潜移默化的传递成了 SmartX 里每个 manager 的工作方式:自己承担更多,为组员带来更好的创新空间。

发掘每个人的价值

在 SmartX 招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里挑一”比较精确的反映了研发部门的招聘情况,不论是招聘前还是入职后,每一个伙伴的加入都是一次充分发掘个人价值的过程。

在招聘环节,我所参与的所有面试都会尽可能关注候选人过去做过的事情,引导候选人表达自己所擅长的内容,在面试问答结束之后当候选人希望获得一些建议时,我们也都非常乐于付出这些时间进一步探讨。并且对于许多优秀的候选人,在面试之前我们往往就已经阅读了他提供的博客、演讲和开源项目代码,充分的准备是我们在招聘过程中能够给予对方的最大尊重。

新同学入职之后,不论是实习生还是资深的工程师都会被分配适合他们且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已经发现,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做难的事情”带来的成就感才是最持久的动力。

当然做难的事情也讲究科学的方法,在 SmartX 我们不喜欢盲目地加班加点用蛮力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平等顺畅的沟通、mentor 经验的传递、优雅的设计、高效的实现、严谨的测试,将每一个难题拆解为可完成的任务,静下心来一一完成,做出让人惊叹的成果。

自信与谦卑

过度自信容易变为自大,过分的谦卑也可能变成自卑,而一个集体要在这之间找到平衡则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

我们的自信首先来源于远大的目标。

还记得在一次交流中,我的同事告诉我“如果你觉得你做的产品只是 A 的替代品,或者是一个降级版的 B,那你一定不会有动力做下去”,还有一次内部的讨论中,我被反问“我们比 A 晚开始做,已经有了 A 的前车之鉴,又有了新的技术方案,为什么我们不会用比 A 更短的时间做的更好呢”。

也正是在这每一次的过程中,我更加确定我们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此做更多的调研、分析。当思路不断被自我推翻、重塑,最终得到一个非常自洽的解法时,自然也就产生了一定能达成目标的自信心。

我们的谦卑则来自于敬畏之心。还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学校就有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必修课。课上老师告诉我们“经过学习,你们可以做出自动巡航的小车,也可以做出炸弹,如果你做了一个炸弹放在自动巡航的小车上,那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需要培养你们作为工程师的职业道德”。

同样的理念在 SmartX 也一直传递,我们通过培训、工具、1-1 向每一个人告诫“对客户环境要有敬畏之心”、“做基础设施要承担社会责任”;也在研发过程中强调“X 是非常艰深的技术领域,我们要充分理解再开发”、“Y 的产品设计的很好,我们应该多去理解背后的思路”。时刻保持谦卑让我们更加冷静,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也有信心变得更好。

参与、改变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不如人意的地方,项目有技术债务、工作内容不认可、和同事沟通不畅、人手不足等在许多公司都是常见的问题,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默默忍受或者换个环境来解决。而我认为在 SmartX 内部还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平等、开放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并促成改变。

还记得 2019 年初我所在的组最少的时候只有 2 名前端工程师,迭代一个有相当多技术债务的项目。当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并且希望寻求改变时,我们获得了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在两年之后成长为一个 20 人的组,拥有 Web 前端、后端、K8s、测试多个方向的优秀伙伴,在开发新的产品线的同时还承接了大量内部系统的开发工作,对外也能够输出被广泛使用的开源项目。

这样的改变看似巨大,但在我们所谈到的这些特质的加持下其实顺理成章。

最近我们从越来越多的同事的口中听到“加入之后发现公司超出自己期望的好”这样的评价,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让更多人更早知道其中的细节,并与我们一起参与到这些有趣的挑战中来。